一直以來 畢業的孩子到了國小

 

常常會被歸類為愛發問 愛講話一群

 

也許這會對國小老師在班級管理上造成小小的困擾

 

但其實 我是開心的 我們的孩子是勇於發問 勇於表達

 

溝通表達是一種能力

 

說話有邏輯需要經過思考

 

思考需要經過時間練習

 

也許剛開始 會不知所云 詞不達意

 

給孩子嘗試練習 從中學習及修正 是重要的

 

小小播報員 假日分享 成果展等

 

還有 在課堂上的團體討論及提問

 

都是學校積極推動和鼓勵的

 

愛說話 並不是件壞事

 

重要的是 引導孩子在適合的時間 說對的話

 

欣賞孩子的多話 給孩子機會練習說話 並且鼓勵發問

 

是老師和父母們都必須學習的

 

 

 

 

 

 

 

上課"靜悄悄"?僅3成6大學生課堂討論

作者: 林宜箴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3年4月24日 下午5:54
 

台灣的課堂上,學生總是「靜悄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清華大學的教授,從華人文化角度出發,深入訪談國內大學生,研究發現台灣大學生因為愛面子,加上過去的學習經驗多半是老師上課時單方面傳授知識,所以沒有在課堂上發言的習慣,只有2成8的大學生願意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3成6願意參與課堂討論與發問!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系主任危芷芬表示,研究結果發現,高達8成3的台灣大學生修課經驗以背誦上課筆記和教科書內容為主;7成9大學生是不斷做練習題和考古題來通過考試。受到學習經驗影響加上學生愛面子,提問前擔心問到笨問題,影響老師或同儕對自己的看法,或擔心太常發言給同儕愛出鋒頭的壞印象,因此上課時普遍「很安靜」。

危芷芬表示,為了解決大學生愛面子不敢回答的狀況,建議老師上課時可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可充足討論問題找出答案,再由其中的代表發言,或是可採匿名回答或用紙條提問,都可協助改善學生在課堂上不習慣發言的情況。

研究也發現,受到學習經驗影響,國內大學生進行口頭與書面報告時,常面臨不知如何統整資料,從中找到支持的論點等困擾,而且老師課堂上拋出的問題,學生常常不回答,連詢問學生是否通得懂,學生也時常沒反應。一旦真的有疑惑,傾向等到課後再問。

參與研究的老師也以過去在國外求學的經驗發現,亞洲學生很少在課堂上發問,反而喜歡課後再私下提問;而外國學生則常踴躍提問,但也造成有些問題沒先想清楚就猛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星誠意星手相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